学习资料

【关注】产融结合发展趋势

日期:05-18 作者:网络- 小 + 大

一、什么是产融结合

产融结合既是社会资源达到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达到相当规模后通过产融协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世界500强企业80%以上都成功地实施了产融结合的战略行为。

图:产融结合的意义

从世界范围来看,产融结合大体上可以分为“由产到融”及“由融到产”两种形式。由产到融,即产业资本主导型,是产业资本旗下,把部分资本由产业转到金融机构,形成金融核心;而由融到产,即金融资本主导型,是金融资产有意识地控制实业资本,而不是纯粹地入股。

图:产融结合的两种形式

二、产融结合发展趋势

1.国际趋势

国际上产业集团发展金融业务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产融结合促进主业发展阶段。国际领先企业的金融业务始终围绕主业发展,支持主业相关收购,并降低国际化业务汇率风险。第二阶段,产融结合促进金融业务市场化广泛发展阶段。企业金融业务逐步演进,为了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金融需求,获取高额利润,企业涉足金融业务的形式不断丰富,涉及各个金融领域。国际市场中目前已经出现了第三阶段,即产融重定位阶段。回归主业,将金融业务重新聚焦于协同主业发展。

产融结合国际发展趋势图

2.国内发展趋势

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产融结合在历史上因受制于政策发展缓慢,产融结合程度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企业,但目前处于扩张阶段,在国家逐渐放开金融领域的大背景下发展过热,呈快速发展态势,具备一定规模的我国企业在扩张阶段追求金融业务的规模和多样化形态,金融业务往往涉及多个领域。

产融结合国内发展趋势图

由于我国银行业改革滞后、产业资本最先成熟,决定了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动者不是金融资本,而是产业资本,并且,我国政策规定银行业不能投资实业,所以目前我国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式多为产业集团向金融业投资,即“产业投资金融”。从我国过去黄金十五年中转型较成功的央企来看,他们多数抓住了金融和地产爆发的时机,从而分享了两大爆发式增长产业的大蛋糕(详见附表:部分央企主要控股或参股金融机构情况表)。

目前国内“由产到融”模式可粗线条地划分成四类。第一类是“银企合作”或“产融合作”,依托产业集团或企业的存贷款、结算、信托、债券发行、股票上市、并购重组、财产及员工保险等相关业务,实施产融合作,结成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第二类是产业集团内设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围绕集团主业,面向成员企业开展金融服务,属于内部金融。第三类是产业集团对外部金融机构进行“获利投资”,不控股,也不主导。第四类是由产业集团新设或收购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金融机构,甚至主导其经营。

国内“由产到融”模式图

三、“由产到融”模式各阶段金融业务定位

第一阶段:在企业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出于集团内部业务需求或增加效益、扩大规模等多元化战略需求,进军金融行业。

第二阶段:在金融板块初具规模的情况下,依据金融板块定位,在服务集团与开拓外部市场之间有所侧重,或专注于某一方面。以多元化为核心定位的企业依托于服务集团,积极布局产业,提升自身能力,开拓外部市场,如华能、国网集团;而以服务为核心定位的企业则以服务集团为动力,深入挖掘集团需求,专注开拓集团所需金融产业,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为集团提供优质服务,如中石化、西门子。

第三阶段:在业务竞争能力大幅提升后,对金融产业进行优化配置和布局,使产业板块及金融板块之间形成完善的业务协同,金融板块与集团发展形成强大的战略协同,产融之间互为动力,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如GE集团、三星集团等。

“由产到融”模式各阶段金融业务定位

四、企业是否该实施产融结合

1、明确发展金融产业的目的和意义

需要分析企业的实体产业与金融产业之间的契合度,是否可以形成较大协同效应。比如绿地集团,一直从事高档社区开发,积累了大量的高净值客户资源,因此他的金融发展前期就是围绕这些数据积累,发售相应的金融产品;同时金融作为绿地集团打通其海量的存量资产与资本投资的通道发挥作用。鉴于这两点,绿地集团对金融的定位“投资+投行”。

2、分析产业周期之间的契合度

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周期性波动,或是人口周期相关,或是居民收入波动等等。关键是,实施产融能否有助于企业平滑周期,减少收入波动。

总的来说,无论是何种动因,处于何种发展阶段,企业办金融最关键的是要明确金融产业的定位,是主要为集团实体产业融资服务,还是作为独立板块发展。不同的定位决定了不同的发展策略。

上一篇: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抓党建

下一篇:集团型企业产融结合的模式选择

| 京ICP备15043282号-1  |   中关村产融合作服务平台 中关村产融合作与转型促进会  |  地址: 北京市安翔北里11号中关村科技园北京创业大厦C座  |  电话:010-57280313  |  

Copyright © 2025 中关村产融合作与转型促进会 版权所有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