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文章

《中国金融》|新形势下产融结合创新与发展

日期:07-21 作者:中国金融- 小 + 大

导读: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着眼满足供给主体的金融需求,而以产业与金融的交叉协同为特点的产融结合探索,成为产业金融的核心主线

进入2020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从“六稳”工作到“六保”任务的政策思路逐渐深化,稳经济、保稳定成为下一步经济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中长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短期需求侧管理并重的情况下,财政与金融成为应对经济社会难题的两大支撑工具,也被赋予了更多责任。尤其在金融领域,不仅需重视金融安全与服务实体的平衡,更需明确面对更加复杂的内外冲击,金融与实体产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融合互动、共赢发展。由此,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着眼满足供给主体的金融需求,加快推动产业金融创新与发展,而以产业与金融的交叉协同为特点的产融结合探索,成为产业金融的核心主线。

产融结合的内涵与演变

就产融结合的主体与模式来看,包括企业控股或参股金融机构,或者直接设立金融平台或组织,即“由产到融”“以产助融”;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控股或参股实体企业,即“由融到产”“以融助产”;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混合型、松散型合作与联系,以及股权、债券、证券化产品等多种工具的密切交易,即广义的产融结合。

回顾全球产融结合发展,第一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形成了金融垄断资本主导的产融结合模式,也造就了如美国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等一批大型企业。第二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各国普遍进入金融分业管理时期,产融结合开始更多依托金融市场来完成。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7年,金融业放松管制、自由化发展逐渐成为主流,金融创新变得更复杂,因此传统产融结合模式也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并出现了大量“过犹不及”的现象。第四阶段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对金融控股集团开始反思,部分国家强调避免过度金融化,有的大企业开始“去产融化”,但产融结合的整体趋势仍在稳步前行。

目前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以上都曾开展了与产融结合相关的经营活动,也呈现美国市场主导型、德国全能银行制、日本主办银行制、韩国政府主导型等各具特色的模式兴衰交替。当然,2015年以来,作为海外产融结合成功代表的美国通用电气(GE)逐渐剥离金融业务,回归高端制造业,引起了各方对于产融结合前景的争议。然而,产融结合本身就是现代金融与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趋势,既不可能消失,也不应过度夸大其作用。

我国的产融结合是伴随改革开放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且因为监管规则约束,主要体现为“由产到融”。1987年5月东风汽车(600006,股吧)工业财务公司成立,被认为是大型企业开展产融结合的标志性事件。此后,上世纪90年代产业资本无序进入金融业,引发严重混乱和整顿;本世纪初的曲折发展阶段,既有资本市场繁荣下的新探索,也有德隆事件的冲击;近十年来国企与民企更是全面拥抱金融,也引来新的乱象和整治。可以说,当前我国再次处于产融结合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

“由产到融”的探索与挑战

基本格局

目前,有些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涉足了金融业,其产融结合业务几乎涉及各类金融领域,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财务公司、融资租赁等。同时,产融结合的方式呈现多样性,既有初级的产融结合尝试,也有诸多大型企业追求高级模式,即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其主要特点是“集团混业、经营分业”。

上一篇:中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建立更紧密的产融协作关系

下一篇: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1-5月实现总收入22155.1亿元

| 京ICP备15043282号-1  |   中关村产融合作服务平台 中关村产融合作与转型促进会  |  地址: 北京市安翔北里11号中关村科技园北京创业大厦C座  |  电话:010-57280313  |  

Copyright © 2025 中关村产融合作与转型促进会 版权所有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