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区域经济 > 文章

中关村软件园创新孵化模式 让科技“原创力”加速迸发

时间:2021-02-08    点击: 次    来源:市政府    作者:北京日报 - 小 + 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孵化是汇聚新动能的重要源泉。围绕落实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及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战略要求,中关村软件园通过不断探索基于园区大信息产业生态的特色孵化服务模式,构建了“孵化加速+投资驱动+场景开放”的创新孵化体系,尝试打造“多元化、自组织、自健壮、自循环”的创新孵化良性闭环。在这里,科技“原创力”正加速迸发。

“产业规划引导-特色孵化平台服务体系-‘产学研’创新成果转化模式-创新合伙人机制-应用场景开放”,环环相扣的特色孵化服务模式让创业更简单,为成果转化落地开辟出更短路径。中关村软件园让“蚂蚁”也能与“大象”共舞,让2.6平方公里的园区敞开怀抱成为新科技的“试验场”,让每颗创新的“金种子”都能与园区的孵化生态产生协同效应,与创新资源完成深度链接。

完善孵化网络 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孵化体系

走进中关村软件园双创加速营,从创新之源大赛343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的12强选手正在这里接受为期半年的专业孵化服务。“赛营结合,从培训到引入金融资本,让我们这些创业者对未来更有信心”,行晟科技创始人说。2020年,中关村软件园将创新之源全面升级为“Z计划”,依托“创新之源+双创加速营”的模式,让初创企业完成“鲤鱼跳龙门”式的蜕变生长。

更多有潜力的新项目,技术硬核的“金种子”正在被发掘、培育。中关村软件园围绕“原始创新-孵化加速-规模化发展-资本市场放大”等不同阶段的企业需求,着力优化提升以“硬科技”为核心的创新孵化体系,构建涵盖“共性技术支撑、人力资源、国际交流合作、智能政策匹配、科技金融、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八大服务的特色孵化体系,并探索构建“选、育、退、荐”的项目筛选与企业流转机制。以共性技术支撑平台为例,通过云数据中心、融合通信平台、5G+边缘计算平台等六大公共技术支撑,共谋营商环境、产业基础、城市配套新布局,促进智慧服务的夯实与迭代。

依托特色孵化平台和孵化网络体系,中关村软件园全力服务企业的每个创新愿望,加快抢占新赛道、布局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只要金种子在,北京的创新动力就会奔腾不息。

探索孵化模式 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从优化创新供给端服务着手,软件园探索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孵化模式,这个模式在一个拥有双创“百万雄兵”的宝藏平台上有所体现。

小脑受损程度检测仪、跌倒检测报警系统……这些守护人类健康的智能科技,来自于专注个人健康预警领域技术创新及应用解决方案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博实联创。

2011年,宋军等一批海外人才回国,在中关村软件园成立了博实联创,中关村软件园完整的产业人才政策和针对留学归国人员的创业扶持政策,对初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大有裨益。如今,博实联创团队已打造出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市场空白、业界领先的心脑血管健康远程监护预警系统,产品已应用于180家国内外养老及相关机构,服务终端用户数万人次。

宋军只是在软件园播下种子收获硕果的创新大潮缩影。在软件园的孵化体系下,高校院所科研人员、企业高管、海外留学人才、大学生等多元化创新主体都能获得个性化的服务。

2019年9月,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展示交流中心落户中关村软件园,这个平台能够与2000多所高校、近100万个优秀师生共创项目达成直通直联,形成国内最大的高校创新项目输入源,中关村软件园筛选优质师生共创项目落地转化,有效强化了高校体系和区域、企业之间的供需对接与合作。

2020年11月,随着第六届大赛的落幕,大赛中心推出“产业赋能计划”,让大赛项目和园区企业双向赋能。“中心已经从几百万个项目中梳理出1万个技术含量高、有价值的项目,推动这些项目与中关村软件园企业对接,实现协同研发和产学研深度合作。”中关村智酷产学研合作部部长、大赛中心负责人吴文亚说。

人才是创新孵化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是“产学研用”合作链中的灵魂。在顶层战略层面,中关村软件园集聚了薛其坤等15位“两院”院士、100余位高端人才和一批行业领军人物,通过园区专家委员会、专家大讲堂活动等方式,助力园区把握发展方向,引介相关科技创新成果落地。放大关键创新者的灯塔效应,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软件园的创新体系推动下,人才这一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更加强劲有力。

构建孵化生态 打造园区成为“超级孵化器”

走出公司楼门,在园区里打一辆无人车就能摆渡;考驾照前不用大老远跑去驾校,在园区的智能驾陪室里的VR驾驶舱就能虚拟“上路”培训;不想去挤食堂,在路边的无人售卖车上就能买到热腾腾的午饭……中关村软件园正在变身成为前沿科技的试验场和试验田,助力创新项目提高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化能力。

“应用需求牵引是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的重要突破口。中关村软件园拥有700多家企业、近10万从业人员,仅园区一期日均进出园区车辆达4万辆次左右,在智慧交通、智慧运营、商业服务等方面有大量的实际技术需求,因此园区天然成为了一个具有开放和真实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场。”

在中关村软件园总经理助理邓延嵘眼中,软件园2.6平方公里的园区更像一个超级孵化器,中关村软件园大数据平台有效连接园区产业、企业、车辆、公众、服务资源,并将这些园区数据转化为共享资源,助力园区精细化管理。同时,5G网络覆盖、园区智慧大脑、无人驾驶及接驳、无人配送与新零售、智慧停车、自动清扫、智能驾培、园区安全、云端数字营销等10大基于真实需求的应用场景正在日臻成熟,园区成为开放实验的第一站,加快了新技术新产品的商用化进程。

20年来,这里构建了创新活跃的大信息产业生态基底。通过做长创新链,做强服务链,延长价值链,打通资本链,先后培育出软通动力、网易有道、跟谁学等27家从苗圃到上市的企业,诞生了滴滴出行、度小满、理房通支付等多家独角兽企业,以及中科讯飞、启明星辰、国盾量子、嘉楠捷思等一批核心技术企业。

20年后,这里以实干实绩实效奔向“十四五”新征程。中关村软件园承担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及“科创中国”试点园区的建设任务,促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打造良性开源生态,加快形成大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争做创新孵化的引领者,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中关村软件园将进一步凝聚强大合力,构筑创新生态,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更多新生力量!

上一篇:长春市九台区立足产融结合 多措并举助力脱贫攻坚

下一篇:没有了

| 京ICP备15043282号-1  |   版权所有:  |  地址: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4号中关村科技发展大厦C座  |  电话:010-57280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