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携手教育部科技司 中关村力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日期:05-03 作者:管委会- 小 + 大

近日,教育部科技司、中关村管委会在中关村展示中心召开“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提升分园创新发展能力”会议,双方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首批12家高校的技术转移办公室获授牌,10余家高校与中关村分园、企业、孵化机构合作项目签约,中关村管委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促进科技成果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转化的合作协议。  此次会议旨在落实教育部、北京市政府签署的《加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加快实施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联合行动计划,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在中关村转化落地,助力北京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占元表示,进入新时代,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北京科创中心“三城一区”建设的重要载体,这里不仅聚集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各具优势、特色的90多所高校,还有400多家科研院所、30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等集聚于此,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创新人才汇聚、创新创业氛围活跃。教育部科技司与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制定、发布《促进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是落实部、市《合作协议》,促进“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联合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  高校是北京最重要的创新资源,具有丰富的科技人才和创新成果,是北京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关村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目前,中关村分园在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和产业培育等方面都有了很好的基础,在郊区园还有较多空间和承载能力,是北京打造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也是高校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  “我们将加大力度支持高校将符合首都发展战略定位的科技成果优先在中关村各分园落地,同时也鼓励高校以各种方式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各地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阴和俊说。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他表示,针对当前制约成果转化的难点堵点,《实施方案》从6个方面采取12项举措,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在京转化。  具体来看,《实施方案》主要呈现六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是建设技术转移办公室,让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把科学家解放出来,也让科学家利益得到相应的体现。二是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促进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早期深度融合。三是建设校企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四是举办全球前沿技术大赛,挖掘转化前沿颠覆性技术。五是建立政策落实协调机制,完善科研人员和成果转化人才考核评价机制,解决好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六是提升中关村分园承载能力,推动高校与分园对接合作,力争探索出一套部市深度合作、校区高度协同、成果高效转化的工作机制。  据记者了解,针对《实施方案》,教育部科技司、中关村管委会重点从四个维度加快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在京转化。  首先,中关村将贯通转化渠道,完善高校成果转化机制。  一是试点建设一批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推动高校完善校内技术转移工作机制,在高校统筹校内技术转移、转化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与中关村的工作对接机制,明确对接机构与人员,开展针对中关村的专利筛选与推介,强化对外合作,畅通成果转化渠道。符合条件的办公室将纳入中关村科技服务平台支持体系,给予资金支持。在此次会议上,教育部科技司、中关村管委会双方认定的首批12家中关村示范区的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获得授牌。这12家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农学院。下一步,中关村管委会将与教育部科技司继续开展认定工作,引导各高校加快建设专业化的成果转化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二是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为贯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围绕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以及科技服务业),中关村将支持高校与企业、投资机构,依托开放实验室等平台,联合建立概念验证中心,探索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工作模式,开展科技成果技术成熟度评估、样品样机试制、应用场景实测、商业价值评估、市场前景论证等概念验证工作,加速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类资源在概念验证中心交汇对接。  中关村管委会将对概念验证中心设施购置、空间改造、信息化建设、研发验证等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建设企业—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有效促进供需对接,加快建设企业—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形成企业开放行业资源、发布技术需求、提供配套保障,高校提供原创技术和科研人才的成果转化机制,加快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  其次,强化精准对接,优化成果转化承载条件。  一是建立中关村各分园与在京高校精准对接机制。加快推进中关村各分园与在京高校深度合作,鼓励高校充分利用中关村各分园的空间承载力,合力建设一批实验室、中试熟化基地、实训基地等成果转化平台。中关村管委会为分园各创新主体空间资源、成果转化平台及科技服务人才资助等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鼓励在京高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推动高校与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社会投资机构等开展合作,共同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中关村管委会给予风险补贴资金支持,分担投资风险,提升投资活跃度,为科技成果转化注入更大的动力。  第三,举办创新赛事,推动前沿高技术项目落地。  举办前沿技术创新大赛。鼓励高校围绕人工智能、高端芯片、大数据、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等中关村重点布局的前沿领域,举办各类赛事活动,挖掘、引入国内外前沿颠覆性技术项目。中关村管委会将组织创投机构、银行、大企业、创业服务机构等提供投融资、孵化、产业化及市场对接服务,统筹协调项目在园区转化落地。  符合条件的赛事优胜者直接入选中关村前沿技术企业,入驻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并获得相关政策补贴支持。获奖团队核心成员,将根据各类人才政策给予支持。  第四,落实支持政策,促进科技成果在京转化。  为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教育部科技司与中关村管委会将进一步推动落实相关支持政策:  一是明确在京高校适用国家、北京市及中关村示范区的成果转化各项支持政策,鼓励高校参与中关村相关政策的先行先试,支持高校、中关村各分园积极探索促进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与机制,并总结提炼、推广经验模式。  二是明确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情况纳入“双一流”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纳入高校教师考评制度改革总体要求,对成果转化工作和人员实行分类考核。  三是推动高校建立完善促进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管理体系,加强对校内从事成果转化人员工作的激励与支持力度;中关村各分园出台配套措施,更好地服务科技成果在中关村各分园转化落地。  未来,中关村管委会将与教育部科技司以落实《实施方案》为抓手,推动高校、中关村各分园、企业、孵化机构等开展深度合作,为高校成果转化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各方开展对接创造更好的条件,进一步推动高校发挥在科学研究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孵化器等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推动中关村各分园加快高质量发展,培育“高精尖”经济结构,为北京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关于征集2018年度中关村示范区智慧中关村示范试点项目的通知

下一篇:关于征集2018年“创响中国”北京站特色活动的通知

| 京ICP备15043282号-1  |   中关村产融合作服务平台 中关村产融合作与转型促进会  |  地址: 北京市安翔北里11号中关村科技园北京创业大厦C座  |  电话:010-57280313  |  

Copyright © 2025 中关村产融合作与转型促进会 版权所有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