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8位首席经济学家预言2017年中国经济:不确定性胜于去年

日期:02-03 作者:佚名- 小 + 大

从中长期来看,权益类市场(包括股权投资)的配置价值正在逐步显现,总体排序为:结构化投资——权益——大宗商品——债券。

2017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L型走势拐点何时到来?货币政策是否会继续宽松?改革将会在哪些领域上演?同时国际经济环境亦在发生深刻改变,美联储已开启加息周期,国际经济会呈现什么特征?一系列问题在考验着2017年的宏观决策者和微观投资者们。

为此,经济观察报推出了针对金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的宏观调查问卷,以下为根据问卷节选的8位经济学家对中国2017年的经济预测和趋势判断。借由这些预测和判断,我们期望为投资者呈现全面深入的2017宏观研判。

东方证券(15.160, -0.05, -0.33%)邵宇:穿越“黑天鹅湖”

中国的汇率和美国的利率在全球宏观中扮演着货币锚的角色。如果两者持续不稳定,可能直接导致全球危机。现在全球的主要经济体就像是在一个黑天鹅湖中和鲨鱼游泳,这个鲨鱼就是下一轮经济危机,你(中国)不需要比鲨鱼游得快,但是你一定要确保比最后的那两个人游得快。

当前,国内经济短期企稳的同时,改革的“四梁八柱”总体框架已基本稳定。在宏观政策要稳的前提下,货币政策也转向了“稳健中性”,未来中国经济可能需要依靠自身动力的修复来维持上行。经过过去两三年的结构调整和杠杆腾挪,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整体来说,还是谨慎偏乐观。

预计2017年主要经济指标是:GDP增长 6.5-6.7%,CPI增长2.3-2.5%。放眼全球这也是一个非常优质的组合。随着工业企业利润开始修复、PPI转正、供给侧改革深化下民间投资开始有所修复以及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出口拉动作用,制造业投资有可能出现5%甚至更高的增长。

从大类资产配置层面来看,长期流动性的拐点可能已经来临,市场的波动性可能加大,更需要做好主动性的资产配置。结合基本面的变化,从中长期来看,权益类市场(包括股权投资)的配置价值正在逐步显现,总体排序为:结构化投资——权益——大宗商品——债券,同时兼顾流动性与政策的博弈,防范黑天鹅事件带来的风险。(作者系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瑞穗证券沈建光:不确定性胜于去年

2016年全球黑天鹅满天飞。英国脱欧、特朗普胜选出人意料,OPEC达成八年来的首个减产协议、美联储加息从最初预计的四次降为一次;中国稳增长政策效果显著,但股市、汇市、房市、债市却相继出现风险,让人始料未及。

2017年不确定性胜于2016年,这让当下经济学家更乐于猜测2017年可能发生的黑天鹅事件,诸如英国触发《里斯本条约》第50条、法国大选勒庞胜选、德国大选默克尔败选,特朗普上任后对华强硬的贸易政策等。然而,当前市场广泛热议的上述黑天鹅事件有一共同点,即大多为削弱经济增长与逆转全球化进程的悲观情形。

在笔者看来,还有一些“黑天鹅”被忽视,例如,经济增长方面,世行已经上调了今明两年经济预测,美欧经济也出现了向好态势,这意味着今年经济可能要比去年明显改善;政治方面,反全球化阵营未必继续扩大,德国默克尔连任、法国勒庞败选也是可能的,这对于欧盟一体化是利好。

中国方面,“十九大”稳增长之下,货币政策不至于收得过紧,积极财政与去年基建项目、PPP项目在今年进一步落地,也会带动今年增长表现稳定。美联储加息背景下市场预期美元走强,但实际上,去年上半年美元走弱,若非黑天鹅事件导致下半年反转,美元未必会冲上100,考虑到强势美元对出口与增长不利,特朗普胜选透支强势美元预期,且美元已持续八年多的上涨周期,今年美元未必走强,这对于人民币汇率或许是个利好。(作者系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方正证券(7.790, 0.04, 0.52%)任泽平:经济在需求端二次探底

在2015年曾提出“经济L型”判断:随着房地产投资触底,2016-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离底部可能已经不远了。这一判断2016年初步得到验证。

展望2017年,GDP增长6.5%左右,CPI增长2%左右。预计经济将在2季度前后二次探底,但回调幅度不深。通胀在1季度见顶回落,但全年处于温和通胀环境。

未来将呈现宏观变差、微观变好、微观比宏观好的“新5%比旧8%好”现象,这与之前的周期运行显著不同。虽然宏观经济在需求端二次探底,但供给出清和行业集中度提升将有助于改善企业效益,2017年去产能将加码扩围,剩者为王。由于环保压力、银行对“过剩产能”限贷、安全风险、国企限薪不作为、传统行业企业扩大产能投资信心不足、传统行业企业资产负债表仍待修复等制约,供给侧产能的恢复十分缓慢,产能将持续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规模经济凸显,行业壁垒提高,这些传统行业正酝酿巨变,也是可能诞生大牛股的地方。(作者系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中信证券(16.400, -0.08, -0.49%)褚建芳:经济结构亮点增多

中国经济小幅回落,但结构亮点增多。在外需方面,全球经济改善有限,加之“反全球化”倾向和贸易保护主义氛围浓重,将影响全球贸易和中国进出口增长。内需方面,消费增速难有提高,制造业投资料将低位企稳,但房地产投资受调控影响料将再次回调,短期内基建投资仍将是稳增长的重要力量。预计2017年GDP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9.8%和7.4%。但是经济结构持续升级,服务消费、“二孩”相关消费和新能源汽车等亮点纷呈。CPI将小幅下行,预计2017年CPI为1.7%;其中,食品价格中猪价进入下行通道,菜价恢复季节性小周期,对CPI上涨影响减小,非食品方面对CPI影响较为平稳。PPI继续回升,预计2017年上涨1.6%。大宗商品中,预计煤炭价格小幅回落,钢铁价格维持,有色和油价可能小幅上涨。展望政策,货币政策基调仍将稳健,但边际存放松可能。财政政策仍将积极,赤字率进一步提高,赤字规模扩大,财政支出将出现压缩非刚性支出、向薄弱环节倾斜及通过基建投资支撑经济增长的“三足并重”局面。改革将重在促进经济出清、提质增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者系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摩根大通朱海斌:金融风险值得关注

从政策来看,今年财政政策会比较积极,财政赤字目标今年比去年会更高,去年是GDP的3%,今年预测是GDP的3.5%。货币政策可能会延续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相对比较中性的政策。对于中性的货币政策,我们目前的解读是在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方面会非常谨慎,我们认为降息可能会有一次,但是也有可能不降,就是0到1次。降准可能没有。信贷增速会比较稳定,2017年的信贷增速目标我们认为M2增长目标将从13%降到12%,这反映了比较中性的传统货币政策。2017年值得关注的是金融风险,比如整个经济的债务水平,像企业部门的债务,去产能过程中什么时候可以打破(尤其是)国企的刚性兑付,在2017年仍然是我们希望发生的,这些是这几年我们一直关注的。另外一个金融风险的防范,是跟今年可能召开的金融监管工作会议相关的。包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提到的风险或者杠杆,严格来说并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房地产风险,或者是企业债务风险,也包括了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金融领域内部加杠杆的现象,像影子银行和表外的业务。从最近几个月来看,央行和监管部门开始着手处理金融部门的加杠杆,如央行采取更加严格的宏观审慎金融监管,这也是2017年需要关注的,到底市场的反映会是什么样。(作者系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汇丰银行屈宏斌:中美不会爆发全面贸易战

随着经济增速企稳及PPI回升,近期经济运行见底回升迹象明显,四季度GDP稳中趋升。进入2017年,外围环境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这一趋势能否持续有赖需求及供给面政策同时发力。名义GDP增速仍然可能保持温和回升。央行可能维持现有政策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不变,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中性偏紧。考虑到近期尚无全面的通胀压力,除有针对性的结构性调控政策(例如在房地产市场)外,预计货币条件将保持相对平稳。近期部分行业(主要是与建筑业相关行业)的企业利润有所反弹,预计2017年复苏基础进一步巩固。通胀的持续回升有助于降低实际借贷成本、缓解债务负担,或将带来民间投资的温和复苏。外围不确定性方面,中美贸易关系可能面临更多的挑战。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已发表过不少过激言论和“45%关税”的威胁,我们仍认为中美间不会爆发全面的贸易战。然而,从知识产权保护到市场准入的一系列艰难的双边谈判将继续进行。自去年10月初出台调控措施以来,房地产市场景气度有所回落,2017年可能保持这种趋势。但在货币并未全面紧缩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的平复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可控。同时,在积极财政政策保持力度的前提下,基础设施投资将持续强劲。平稳的经济增长和温和通胀应有利于关键领域改革如国企去除僵尸、核销坏账、去杠杆会有明确进展。(作者系汇丰银行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国泰君安(18.970, -0.19, -0.99%)林采宜:“去杠杆”是主旋律

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随着先行指数PMI的触底回升,以及PPI指数由负转正、工业生产增加值、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见底,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明显缓和。稳增长初见成效,接下来,去杠杆将显得更加重要。从资产负债率来看,中国(非金融)企业的负债于GDP总值相比,高达165%,居全球首位。之所以企业负债率如此之高,和我国资本市场融资审核制有一定关系,股票、债券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就成为主要融资渠道,这种融资结构是我国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的重要原因。然而,从动态角度看,最近五年,企业资产负债率在持续上升,利息负担逐年加重,经营风险在不断增大。因此,降低企业的杠杆率,尤其是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的杠杆率,不仅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扩大的需要。当稳增长压力不再,去杠杆迫在眉睫。另外,从防控金融风险的角度出发,金融去杠杆也是2016年下半年以来监管机构日益关注的焦点。在市场利率中枢不断下移的过程中,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各种金融机构面对资产端收益下降的压力,通过放大杠杆率来谋求较高的资本收益率是一种普遍选择。因此,在过去的两年内看到的是实体经济下行过程中,货币多轮宽松之下的金融资产逆周期膨胀,资产加杠杆和价格泡沫彼此强化,形成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因此,如果说,2016,央行的货币政策在“稳增长”和“去杠杆”之间还要左右平衡的话,那么2017,去杠杆无疑是主旋律。(作者系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

花旗集团刘利刚:最大的风险点在外部

预期2017年底人民币汇率维持在7.15的水平,中长期汇率则是6.8,中期人民币还是相对升值的。这样的预期也要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和金融服务业放在一起来看,今年如果A股能够进入MSCI,债市能够进入一些国际主要的债市指标,国际上会有些新的资本流入,会减去人民币单边贬值的预期。经济学中的“三元悖论”,即央行的三个政策目标——资本的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放弃一个目标来实现调控的目的。对中国来说,货币政策一定要有独立性,同时最近资本账户加紧管制,那么这样一来,汇率政策走向了一个固定汇率的模式。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汇率模式在弱美元的情况下可以做,但是在强美元的情况下,会造成单边贬值预期,使货币单边外流,加强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最近的资本管制政策表明,国企到海外的投资已经放缓,加上对地下钱庄的打击,今年资本流出不会很大,这样汇率也会得到稳定。今年最大的风险点在外部,特朗普当选总统意味着中美之间更多的贸易摩擦。但是从目前来看,特朗普的政策听起来有很多风险,但是实际上能做会做的还是有限,这也要取决于中美之间贸易谈判的技巧。如果中美之间没有太大的贸易纷争,中国在今年达到6.5%的速度还是完全有可能的。金融风险上,央行去年年底已经开始监管对债市的高杠杆,如果加强对券商内控风险的监管,债市不会出现像股市2015那样的情况。

上一篇:创新产融结合方式 助推实体经济振兴

下一篇:中国经济开局良好

| 京ICP备15043282号-1  |   中关村产融合作服务平台 中关村产融合作与转型促进会  |  地址: 北京市安翔北里11号中关村科技园北京创业大厦C座  |  电话:010-57280313  |  

Copyright © 2025 中关村产融合作与转型促进会 版权所有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